2025年8月17日至20日,第七届北京地球与行星内部国际研讨会(Beijing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 Symposium, 简称BEPIS)在京举办。来自17个国家的近200位专家和研究生参会。朱日祥院士担任会议荣誉主席,潘永信院士和英国埃克斯特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张可可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邓成龙研究员担任会议秘书长。地质地球所所长底青云院士、副所长、实验室主任万博研究员出席会议。
朱日祥院士在会议开幕辞中介绍了BEPIS会议的主旨,回顾了举办历程,展望了学科发展,并对全体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本次会议围绕“行星磁场与宜居性”这一主题,设置了地磁场与行星磁场演化、地球与行星发电机、澳科一号地磁卫星观测、显微磁学与微磁模拟、构造古地磁学、岩石磁学、环境磁学、生物地磁学、磁性地层学等专题,开展了46个口头报告和84个展板交流。中国科学院何宏平院士和方小敏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Lisa Tauxe教授和Benjamin Weiss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李正祥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Joe Kirschvink教授、新西兰科学院院士Andrew Roberts教授、巴西科学院院士Ricardo Trindade教授等著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围绕从地球磁场到月球磁场演化、从地球发电机到月球发电机过程、从行星磁场演化到行星宜居性、从固体地球演化到关键地史时期气候环境演变、从高精度实验观测到微磁计算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会议重点研讨了地磁场演化及其与生命起源、演化和行星宜居性的关系,月球磁场演化与发电机过程,高精度地磁卫星观测与地球磁场发电机模型等前沿科学问题。会议代表还参观了古地磁与年代学、生物地磁学、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室和博物馆等。
BEPIS旨在聚焦地球和行星磁场研究及其内部动力学过程,讨论地球与行星磁场演化及其与行星宜居性的关系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为国内外同行交流最新成果、促进学科交叉、提升青年学者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BEPIS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七届,已成为国际上关于地球与行星内部研究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之一。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指导和支持,由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行星科学与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朱日祥院士致开幕辞
与会代表合影
会议现场
展板交流
潘永信院士和张可可教授致闭幕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