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概况
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于2022年9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发文批复建设,2024年6月17日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答辩,2025年1月正式批复成立“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是在原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抽调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矿产资源研究、页岩气与地质工程、壳幔物质与环境四个院重点实验室的相关优势力量整合而成。
研究定位
实验室立足“圈层动力过程跨维整合”的地球科学新理念,构建“数据-模式驱动科学”的研究新范式,为地球科学新理论的产生做出核心贡献,满足国家在矿产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领域的紧迫需求,建设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和我国资源环境安全保障的重要科技力量。
研究方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实验室设立了三大主攻方向:
(1)地球跨圈层过程机理
(2)板块-环境控制的成矿效应
(3)地热与地质增汇
人才队伍
实验室固定人员144人,50岁以下人员占比84%,包含领军科学家4人、学术带头人30人和青年骨干42人,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委员20人次、在国际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45人次,在国际专业协会获会士、奖章等荣誉12人次。实验室人才梯队合理,专业方向全面,是国内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
研究积淀
实验室有传承、有成果、有使命,是中国板块构造理论原始策源地;促进黄土研究成为古气候学的支柱之一;发展了中国地热学;发现了全球最大的白云鄂博稀土矿;创立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体系。实验室作为国家高水平研究基地,有条件冲击地球科学新理论。与国内同领域研究机构相比,实验室处于领跑阶段,与国外先进机构处于同一水准。自2000年以来,实验室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近年来,实验室注重交叉融合,开展圈层耦合相关科学研究,合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资助达十余项,包括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深地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等,总经费超过10亿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