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页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史
研究方向
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主任
公用实验平台
地震台阵探测实验室
离子探针实验室
电子探针与电镜实验室
岩矿制样与分析实验室
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实验室
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固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
古地磁与年代学实验室
开放交流
开放课题
学术活动
科学普及与宣传
实验室管理
规章制度
党建
首页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发展历史
研究方向
学术委员会主任
实验室主任
公用实验平台
地震台阵探测实验室
离子探针实验室
电子探针与电镜实验室
岩矿制样与分析实验室
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实验室
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固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
古地磁与年代学实验室
开放交流
开放课题
学术活动
科学普及与宣传
实验室管理
规章制度
党建
联系我们
ENGLISH
综合新闻
更多
28
/
2025-10
杨建锋等-NSR:构造板块之下低速体成因之谜
在地球科学领域,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界面(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Boundary, LAB)一直是一个核心课题。这个全球广泛发现的界面,决定了板块运动的方式,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基石。然而,其物理本质和成因机制至今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稳定的LAB可能源于地幔部分熔融,但这些熔体从何而来,在活跃俯冲带,又如何演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建锋特聘研究员,与赵亮研究员、陈凌研究员、王新特聘研究员,沈昊博士,以及帕多瓦大学的Manuele Fac...
28
/
2025-10
祁生文等-IJRMMS:一种考虑速率依赖形貌退化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准则
本构与强度是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评价地质工程稳定性的关键。已有研究发现,在低围压情形下(如地壳浅表层和开挖卸荷状态),工程岩体的失稳受地质体中断层、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控制,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岩体结构控制论。因此岩体中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准则对于评价岩体稳定性至关重要,针对此,前人针对静力载荷发展了Barton抗剪强度准则(公式1)来评价静力载荷下的岩体稳定性问题。然而,当前对地震滑坡等动荷载下的岩体稳定性问题,我们尚不清楚地震作用下岩体结构面的强度会如何变化,导致无法准确评估岩体稳定性...
27
/
2025-10
John P. Smol教授来访
2025年10月23日,John P. Smol教授在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做学术报告。John P. Smol教授为加拿大女皇大学教授,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环境协会主席,曾获加拿大最高科学奖等荣誉。发表研究论文/论著700余篇,包括15篇《Nature》和《Science》、11篇《PANS》研究论文,论文总被引证23410余次,是该领域文章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报告题目为“From tundra ponds to the "Arctic Great Lakes": Striking ecosystem changes linked to recent climate warming”。John P. Smol教授总结了他们对“高...
27
/
2025-10
贺志霖等-ESR:现代东亚季风的起源:来自地质记录集成和古气候模拟的见解
现代东亚地区呈现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环境格局,主要受到季风-干旱气候系统的控制。作为全球季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承担着从热带向中高纬度输送能量与水汽的重要作用,影响着区域内十多亿人口的生产与生活。东亚季风具有区别于其他季风系统的独特性:一是它能够穿透副热带高压带,为本应干旱的副热带地区带来丰沛降水;二是其影响范围可达40°N以北,远超热带辐合带的摆动范围。现代东亚季风建立(即东亚副热带地区由干旱变成湿润环境,形成东湿西干的季风主导气候格局)的时间及其原因与机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这一研究既...
学术报告
更多
【10.28】岩石圈与环境论坛:Axel Gerdes研究员、Leo J.Millonig研究员、Aratz. Beranoaguirre研究员
【10.28】岩石圈与环境论坛:Yani Najman 教授
【10.24】岩石圈与环境论坛:Jordi Delgado Martin 教授
科研动态
媒体扫描
更多
更多
杨建锋等-NSR:构造板块之下低速体成因之谜
2025-10-28
祁生文等-IJRMMS:一种考虑速率依赖形貌退化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准则
2025-10-28
贺志霖等-ESR:现代东亚季风的起源:来自地质记录集成和古气候模拟的见解
2025-10-27
【人民日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最新研究成果揭秘月球背面(新知)
2025-07-22
【光明日报】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又有新发现 首次揭开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
2025-07-15
【中国青年报】零距离 | 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揭开“月之暗面”神秘面纱
2025-07-15
通知公告
更多
26
2025.09
【10.24-10.26】第十届亚太地区激光剥蚀与微区分析研讨会暨第五届MC-ICP-MS同位素实验技术研讨会
26
2025.09
【10.17】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East Asian) and South American Cratons
03
2025.09
【11.21】International Lunar Sample Research Symposium 2025
09
2025.09
【11.8-11.10】2025年全国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学术活动
更多
John P. Smol教授来访
2025年10月23日,John P. Smol教授在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做学术报告。John P. Smol教授为加拿大女皇大学教授,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环境协会主席,曾获加拿大最高科学奖等荣誉。发表研究论文/论著700余篇,包括15篇《Nature》和《Science》、11篇《PANS》研究论文,论文总被引证23410余次,是该领域文章被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报告题目为“From tundra ponds to the "Arctic Great Lakes": Striking ecosystem changes linked to recent climate warming”。John P. Smol教授总结了他们对“高...
2025-10-27
中国-南美联合地学研究中心2025年度交流会在京圆满举行
Raymond S. Bradley教授来访
多学科融合,探寻人地互动之源——环境演变与碳循环学科中心赴浙江开展“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现场工作研讨与实地考察
“Lithospheric Evolution and Earth's Habitability(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宜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宜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地质考察顺利开展
第七届北京地球与行星内部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学科中心
岩石圈演化学科中心
环境演变与碳循环学科中心
矿产资源学科中心
地质工程学科中心
仪器共享
离子探针实验室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实验室
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实验室
固体同位素实验室
稳定同位素分析实验室
氩氩、铀-钍-氦年代学实验室
铀系年代学实验室
成矿元素与同位素分析实验室
流体包裹体研究实验室
岩矿制样与分析实验室
水化学与环境实验室
大型加速器质谱实验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