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4日,岩石圈环境全重一、二支部赴贵阳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矿床室第一、二、三支部开展“党建业务双融双促”联学共建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通过党性共修、学术共研、精神共育三维联动,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协同,为关键矿产攻关与地球科学研究注入新动能。
联学共建会上,地化所所长冯新斌研究员深情回顾了两所六十载协同攻关的历程,表示两所血脉相连,共承涂光炽、侯德封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报国精神,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要锤炼党性修养,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关键矿产成矿与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军红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情况及其重点主攻方向,指出此次活动对共研破解战略性矿产资源“卡脖子”难题的重要意义。会上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领域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双方围绕此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岩石圈环境全重第一党支部书记陈林、地化所矿床室第三党支部书记樊海峰分别作“科学把握党性党风党纪的辩证关系”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报告。陈凌研究员、刘丽军研究员、焦淑娟研究员和刘鹏副研究员,以及地化所赵军红研究员、朱经经研究员、毛伟研究员、陈列锰研究员和黄明亮副研究员以地球与火星的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华南、东昆仑、藏东、东南亚的地质演化及其成矿效应为主题作报告,双方围绕“卡脖子”问题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
交流结束后,双方共同参观了涂光炽先生纪念展室。涂光炽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是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支部成员详细了解了涂先生的伟大生平,深切缅怀涂先生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光辉业绩,感悟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赤子情怀。展柜中先生1950年代赴铀矿勘察的褪色地质包、1978年手绘的华南花岗岩成矿图谱,生动诠释了“国之所需即我之所向”的科学家精神内核。
次日,支部党员赴国家天文台FAST观测基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学习考察,并参观了南仁东纪念馆,了解“天眼”从构想到落成的艰辛历程。当讲解员提及“南老病榻上仍修改馈源舱设计图”时,在场党员无不为之动容,纷纷立志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抢占地球科学制高点。
通过本次联学共建活动,大家深刻认识到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精神。时刻牢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奋力攻坚克难,推动我们在科技创新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冯新斌、赵军红致辞
陈林、樊海峰讲党课
学术交流
活动合影
附件: